张磊知识星球部分内容¶
星球用户
问题我已经看不到
张磊:
爬上来看到这个帖子。我有点没看懂您想说啥,我也没打算猜。
我假设您介意我把宝贵的精力拿去看很多不该看的,而不做那些应该做的,但我发现很多人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许是所谓的「不好说的?」)。其实我不介意把它指出来:
问题一:不去思考有波动的资产(生意),怎么赚钱?
然后是两个更严重的问题:
问题二:没钱,怎么找到人干活?(不吃不喝不交房租?)
问题三:有钱了,就一定有人干活嘛
就连现在小组选举线上签约这一堆功能,不是拔根毫毛变出来的,是人做出来的。
我也有时候去「指导指导」别的公司,指导一下眼镜公司赶紧报材料上市,指导东方网力赶紧还钱……问题是,没用啊。现在这些公司能拖一天是一天,某些人回你微信都是种奢侈。咋办?(这里顺便@小北 ,希望焦耳早点拿出可行的方案)
必须解决好第一个问题,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才有机会等到很多条款更清晰,等到司法途径下追债主张被支持。
兴许到时候,为了凑诉讼费用,还得回来更彻底地解决第一个问题。
当下的大环境,不用我再描述那个问题有多难吧。
星球用户:
感谢张总回复哈,既然聊咱就聊开点。敢情您现在做美股是给给公司续命啊?那这个我非常分同意,毕竟活下去更重要哈。
我其实对您写股票没啥意见,但懒厂这事我总觉得您在刻意回避。
咱们先不谈那些不来的,来谈的这些公司,您最清楚这些公司啥情况啊,现在遇到的问题您不想了解一下?给出借人点支持?
我觉得您首先立了个flag,“基础建设不好,现在楼要塌,我能做啥?”这个想法刻意回避了几点:
-
您是19年第一次看到楼塌的危险吗?18年那么多塌掉的没有点警示作用?有长达一年时间可以看怎么挽损,但其实看到的情况是优帕克在明显逃废债的时候仍然在放款。
-
夸大了基础建设不好的影响,忽略了风控没有做好的事实。隔壁懒财打赢了官司要回了什么呢?这些借款人当初都是“优质”啊,现在都成渣渣?抵押都是空气有没有反思一下?
-
懒投资当初的宣传理念就是让用户懒起来,理财风控要债这些事情都是不需要操心的。为了这个初心,您是否也应该和出借人在一起多交流一下?
张磊
「你写xxx,我没意见。但是……」。
我写字写了十几年,一直是爱写啥写啥,还真没关心过谁有意见。但是,不喜欢看可以随时用脚投票。
您觉得我在刻意回避,那就是刻意回避吧,这个年代网络公审最是容易。
您描绘的那个 flag,有两个问题:
1、基础设施不好是事实,而且现在比以前更差。2018 年往前,还是有各种手段能立案的。
2、不指出这一点,才是回避问题。在中国这种地方,公然指出这个事实(有关机构不作为),本身承担了很大风险。看看写日记的那位女士就知道了。
同事劝我不应该说这个,免得以后挨揍。说实话,我觉得胆肥一点说出来,能戳的时候想办法戳、使劲儿戳,可能才能让老爷们更可能在未来有所作为(也许想多了)。
我期待哪天法院站出来说,我们开始可以立案了大家快来吧。但我们都清楚,这件事发生得越晚,越没意义。 三个问题:
1、2018 年到 2019 年,看到行业收缩的前景,我们一直在持续收回贷款。光是微额速达和前隆科技两家公司的净还款就超过 20 亿,其他机构收回来的也很多,银行流水又不会骗人;或者您在这些公司有人脉也可以打听打听。同一时期,在我们要求下优帕克给我们提供了多套房产,我们也掌握了一个更大的房产清单,还找了机构去国外好好调查了一下他们的实控人。
2、公司有周期,债务也有周期,只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不仅是债权人,也包括很多公司的创始人)。1982 年,美国所有大银行都把历史上全部利润亏进去了,并且技术上破产了。是这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银行「风控」不好吗?我无意讨论别的平台做了什么 or 怎么做的,但债务的崩塌很多时候需要所有人接受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事情,然后在法律的框架下分配剩余的价值。
但这是理想的状态,太理想了以至于我们的现实根本追不上。不仅是追不上,简直差太远了——给逃废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来来去去还是这个问题:所有商业合同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签的,都假设违背这样的合同可以诉诸法律的。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再追忆「要债不需要操心」是不是太魔幻了?
您说的「多交流」,隐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有些绝密的、有极大价值的信息,我知道但别人不知道;如果我把信息贡献出来,将有助于向借款人要债。
很遗憾,我没有这些「额外」信息。但凡有更新,我也都第一时间告知团队,能有助于要债,为啥藏着呢?
刚在另一个群里看到一句话:
大禹治水都知道宜疏不宜堵。如果那些违约债券投资人可以去直接申请强制破产清算,谁愿意大热天去街上散步呢。
说的是债券,其实简直是四海皆准。
星球用户
您看,这不是挺好,很多话您不说,我真不知道。比如优帕克,我都自己默默的计提了损失,您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像还有救。那么这个房产是单独抵押给懒厂的吗,还是已经多抵?多抵的话,我们第几顺位?起码知道这个后期公检法流程能不能回来点。
作为出借人,我很早就表达过,可以承受本金损失,不是不承认投资失败。但投资失败总得有个挽损计划和对于损失的估计。
对于您说的基础设施的问题,我们可以去搞啊,但这个事情得懒厂牵头吧,让出借人自己去弄不太合适吧,懒厂中介的作用不就是有这一点吗?您来一起咱们朝阳法院去一趟,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张磊
法院跑了很多次了,要是嘴说有用就好了。接待我们的人说,你投诉也没用。
优帕克和东方网力可能是目前所有机构里最恶劣的。有些东西之前没说,是因为还能惦记着。能说出来,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基本上不用惦记了。刘光的两套别墅现在还在他名下吗?该怎么阻止他转移?
很多事情摊开说没什么意思,比如,财新联合的一系列签约真的是出借人自己搞定的? 现在这些小组和借款机构的对接也是出借人自己搞定的?
有个笑话是:最可怜的人?答案:炮兵连炊事班班长。因为他戴绿帽背黑锅看别人打炮。
我的同事们的情况还不如炊事班班长——班长至少不用担心组织的存亡问题和人身自由的风险吧。
评论别人总是很容易;事情总得一件一件做。
前段时间公开讨论这个事儿还引发个副作用,某些借款人也知道法院不支持了,然后再怎么吓唬也没用了。
大概就是这样。我没有更多补充了。
星球用户
2万投资者损失惨重波及家庭,可以想见其中的愤怒。
张磊
愤怒要是有用就好了。
星球用户
梁说好的金融有三个步骤(现学现卖)发现风险、风险定价、风险转移!我干了十七年银行,没喝过猪汤猪跑倒是见多了但凡多看一眼就会避开真是巴掌响亮!物理限制从来都不可怕,我偿了十三年人心牢笼才最是滋味。
张磊
老兄呐,最近在这个「梁」身上中毒不浅啊:)。我感觉解毒也容易:看半本「黑天鹅」就好了。评价别人未免太容易,就事论事说说这几个话题:
大前提:我们不是在数学世界,我们是在现实世界。
首先,在现实世界里,什么是「好的金融」呢?先不要想着归纳总结,仅仅举一个「好的金融」的例子出来如何?我心里没有「好的金融」的例子,相反地,可能全是「坏的金融」。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质疑华尔街上的那些复杂衍生品,觉得是衍生品搞出了金融危机,看,雷曼高盛 AIG,差点把地球给炸了,都是坏的金融;前段时间瑞幸自爆造假,您在期权上有了损失,百思不解,看,期权是坏的金融;原油期货跌到负值,许多中国银行投资者损失惨重,看,坏的金融。
所以赚钱的是好的金融,亏钱的是坏的金融?很遗憾,从这个角度看,一切都是「坏的金融」。
如果一切都是「坏的金融」,有没有「不太坏的金融」和「比较坏的金融」之区别呢?这就又回到了原点,问题在于,「好」和「坏」是很难定义的。
其次,在现实世界里,可以被发现的风险还是风险吗?预期之中的利润并不是利润,能被发现的风险也不是风险。如果有人预知到 911 事件,那么 911 就不会发生。
第三,在现实世界里,风险是可以被定价的吗?美股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周熔断两次,但在 2020 年 3 月的连续两周加起来熔断了四次。不妨回顾一下,那些聪明的大脑和强大的机构们,在 2020 年 2 月的时候是如何对这样的风险做定价的?
人性喜欢确定性,喜欢那种错觉:风险是可以被发现的,价格是可以被计算的。现实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no way。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转移什么风险?或者说,用什么代价才能转移风险?
您常说在银行十多年,应该知道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在 20 年前都是技术性破产的状态——风险被发现了么?风险被定价了么?风险实现转移了么?
您所在的银行,给最好的客户提供的贷款是什么价格,给最差的客户提供的贷款是什么价格,以及这些贷款最后怎么样了——风险被发现了么?风险被定价了么?风险实现转移了么?
上面两个案例,我相信风险最终都被发现了——在能被发现的时候;风险最终也被定价了——体现为经营上的损失;风险也最终实现转移了——转移给股东,转移给财政,或者说,所有纳税人。这,是好的还是坏的金融?
梁的说法故意混淆了市场和市场上参与者两个概念。市场永远在那里,在市场上,中国银行也好摩根大通也罢,都是小小的参与者。市场一直「试图」做到这些:发现价值(发现风险),传递价格信号(同时定价风险),通过交易让渡回报,同时转移风险。
金融市场是这样,更广义的市场也是这样。
而对市场上的参与者来说,没有好坏之分。在做交易的时候,我不会觉得和我交易的对手是「坏的金融」,大家只是想法不同。对市场的参与者来说,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承担风险,以及收获回报。
星球用户
窝囊死了,无声无息的就要结束了,连打折阶段都没有,堪称史上最窝囊的p2p
张磊
留着跟警察叔叔说吧
星球用户
和警察有什么好说的,当没有了呗,三年五载回来点当成意外之财吧
张磊
太乐观了。我知道一家平台两年了还没搞完一审呢……不要高估--的效率
星球用户
本来公权力喊停大家就啥也做不了了,这个心理预期有的。有的时候就是觉得和一群三观不一致的人困在车上好绝望。人和人的区别感觉比人和动物的区别还大
张磊
在那之前,该做什么还是得做。
星球用户
有一点没明白的是,去年9月我就和您说要求开放智选打折通道,带血的流动性也是流动性啊,市场决定价格,这个您肯定知道啊,没做是因为什么?对林岛和未来抱有幻想?
张磊
我一直信奉自由市场。我一直力推自由转让。总有人不愿意做吧。
星球用户
长记性了,以后投资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东西肯定是脆弱的
张磊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价值不明确。要真有一吨黄金,也不会担心流动性的问题。
星球用户
那不还是得有买有卖流动起来才能体现价值,黄金如果没有外部价格的参照,一样慌的一批
梁说的是理想不是现实但可以当凭判标准。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只是没有发现风险的工具,区块链技术成熟后也许就可行了(当然也就没懒厂什么事了)。另外我所在的银行林岛除了满脑子特殊照顾、权谋,实在是不值一提。你一个人就可以吊打,你可以很自豪!要不然我怎么会赶上懒厂这个坑呢?以你的眼光和能力怎么会搞懒厂呢?对金融有如此深刻的理解,非常明白银行的脆弱性。银行身后还站着政府和人行呢。懒厂有什么,什么也没有。我看到了冷漠,玩弄情感自然会引来仇恨!
张磊
好,今天聊一聊,这种「脆弱性」是哪里来的呢?是「玩弄感情」来的?是「冷漠」造成的?
前天晚上我和一个大平台的高管聊天,他说他们被林岛要求六个月还掉一百个亿,他的原话是,「活活被逼死」。
在这种大环境下,持续压缩规模无异于放他们在火上烤,活的生生烤成脆的。然后林岛转身写报告:这个月又压缩了多少家&压缩了多少亿。
M2 的增速掉下来都能吓死个人,M2 自己掉下来都不敢想有多恐怖。这行业,压饼干持续了三年以上了。
2016-2018 年的备案,搞着搞着没了;2019 换成试点;试着试着没了,2020 给出路转型;转着转着又没了。试问,有谁站出来承认过因为工作不力亲手葬送行业吗?
还有一阵子到处宣传什么「压实股东责任」,我心想这 tm 是交税养了一堆法盲吗?没错,这六个字,看起来是让股东们更有担当(股东本来就该掏钱啊),结果是,让行业内机构拿不到一分钱融资(当了股东被压死怎么办)。
2019 年开始司法机关不受理立案,已经立了的也各种拖,判了的也执行难,美其名曰保护实体经济。问题是,保护了一些,肯定就牺牲了另一些,只是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被保护的没看到被牺牲的。真是依法盲治国。
文革遗风造反有理,人人喜欢按闹分配(潜台词是别人好坏管我屁事)。去年见识了堵门的打人的还有上来说我是出借人做什么都可以的,这下好了,一些本来积极的借款人也开始跟你耗了。
踏破门槛法院也不给受理,这下更好了,一些本来有资产的借款人可以安心转移资产&逃废债。
看看,这脆弱性是哪来的?
是玩弄感情?行业政策一年一变从来落不到实处,这的确是玩弄感情。
是冷漠?法院甩给你一句「你投诉也没用」,这的确是冷漠。
这脆弱性根本就是人为制造的。
我是看到了所有这些脆弱性还在继续做这件事?No,2017 年我们就开始战略性转向,多元化了自己的业务,现在还有很多大平台羡慕我们牌照多。
但至少在当时,我们觉得备案可以拿、债可以催,现在呢?
「身后站着 ZF 和人行」我没看懂。这不过也是保护了一些,同时以看不见的方式牺牲另了一些。身后站着 ZF 和央行的机构里面,还真没哪个入我法眼的。我真觉得交税养的都是造粪机。
但,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上面的所有选择中,平台的利益以及平台的出借人利益,都成了被牺牲的那一些?
似乎所有人都看不见?可能是他们真的看不见。我们交税养的都是造粪机。
星球用户
那么主管部门对这个行业的战略思考是什么?
张磊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我这里有一个更好的问题:请问主管部门是哪个?
星球用户
p2p是哪个部门在压缩的?
张磊
两个字:组织
星球用户
一个没有时间思维的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往往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不会十年百年来看问题。两年考虑的是波动,102年考虑的是价值。波动思维来创业无法长期稳定创造价值,这是总结。你认为怎么样?
张磊
没看明白这是关于什么的总结(第一个句号后面「往往」俩字看得我有点迷惑。没有时间思维是啥概念?)。自然也提不出什么意见。
把价值和波动拿来对比,您应该是对价值或者对波动有什么误解,我把这个事儿解释一下吧。
如之前说的,市场的参与者要做的事情,是承担风险和获取回报,而不是获赠一个贞节牌坊——除非你的钱已经多到花不完。
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是怎么观察到的?多大算大,多强算强?你在市场上看到有人花一千万美金买了一个大概率归 0 的远期期权,请问他是不是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
当你打开看,可能这一千万美金还是借来的,是不是更加深了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的印象?
可是万一你发现这个人管理着十亿美金在国债上(管理规模超过十亿美金的机构多如牛毛),人家买个价外期权不过是为了保护尾部风险,还觉得这是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吗?
所以,胆子大/赌性强/不计后果,如果拿来评价生活中熟悉的人,那还也罢了;如果在市场上拿来评价对方的行为,不好意思,你谁啊?
波动和价值从来就是两个东西,根本没有对立关系,和两年两百年也没关系,波动一直存在,价值也一直存在。就和颜色、气味一样。
市场的参与者,持有自己的看法,用交易来表达这样的看法。这里面,有胆子大的也有胆子小的,甚至有喝了酒胆子变大不喝酒胆子小的,平时胆子大亏了钱胆子变小的——但是,大家在市场上用交易说话,承担风险,获取回报。
顺便说,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赌徒都对真正的赌博毫无概念;而大部分优秀投资者都是很好的赌徒;剩下那些不那么优秀的投资者也不是赌徒的人,经常会用错误的方式理解赌博。
星球用户
哈哈,跟高智商的人争论总能学到很多。我是一个银行底层柜员如同高格电话接线员,不管多么被鄙视我都不觉的有什么不好的。我总觉的如果这份聪明才智用在懒厂上会好很多。
张磊
这么喜欢指导别人,何不指导指导那些当年削尖脑袋考进去的公务员把聪明才智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会好更多。
星球用户
唉,当我没说吧。我从不指导别人,只是善意规劝。一相情愿有什么意思呢?你说的很多其实并没有错,但你能指望一个埋土里的人干什么呢?就算不埋土里又能指望一个书呆子改变什么呢?
张磊
是啊,问题就在这里。这两年我才明白“应该怎么做”和“会怎么做”完全是两码事。